一、筋骨疗伤膏(成药)
组成:大黄、三七、三丫苦、莪术、黄连、黄柏、公丁香、走马箭(陆英)等
制用法:外用。清洁患处,将本品涂搽或外敷患处,或作穴位按摩,每天3~4次,每次根据患处面积调节药膏使用量。
功效:活血化瘀、凉血消肿、通络止痛。
主治:用于创伤骨折、软组织扭伤、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红、肿、热、痛;慢性劳损所致的腰腿痛,颈肩臂痛,酸沉无力等症;骨质增生、骨质疏松引起的痛症。
二、筋骨疗伤贴膏(新研发院内制剂)
组成:本品是骨科名中医方坚教授的临床配制经验方,由走马箭、紫草、炉甘石、冰片等组成,采取中药传统工艺配制而成,纯中药制品。
制用法:本贴膏为敷贴疗法及膏摩疗法的常用验方制剂。患处先用酒精或温水清洁,待皮肤干后,直接取本贴膏敷贴患处,依部位大小,以药贴能覆盖为宜,每日1次或2次。
功效:活血消肿、舒筋通络、祛痹止痛。
主治:通治诸痹。用治一切骨与软组织急慢性损伤、风湿及非感染性炎症等所致肢体关节疼痛、活动不利等。
三、筋骨疗伤酒或酊(新研发院内制剂)
组成:本品是骨科名中医方坚教授的临床配制经验方,由桂枝、桃仁、归尾、山栀子、红花、 乳香、没药等组成,采取中药传统工艺配制而成,纯中药制品。
制用法:外涂患处,每日2次至3次;或在施行局部揉按等理伤手法时配合使用;亦可用纱块浸湿外敷;或用本品50ml加入外洗剂中熏洗患处。
功效:活血止痛,祛痹通经,舒筋活络,续筋接骨。
主治:骨折、脱位,软组织扭挫伤等跌打损伤初、中期所致的肢体肿瘀疼痛;骨折后期或风寒湿为患,关节屈伸不利、局部挛急痠痹者。
四、伤科紫草油(成药)
组成:紫草、大黄、当归、白及、冰片等
制用法:外用。贴敷:将紫草油装在消毒容器内,再把消毒纱布块放在容器内浸泡片刻,即成为紫草油纱,可直接贴敷在患处,每隔1~3天换一次;若为不稳定型骨折,用小夹板固定者,换药时可不解松夹板,由夹板之间的间隙泵入药油,让原有的纱布块吸上即可。涂擦:把药油直接涂擦在患处,亦可在施行按摩手法时配合使用。
功效:清热凉血,活血解毒,逐瘀止痛等。
主治:用于跌打损伤、骨折肿痛、软组织损伤及烫伤未溃等。
五、加味丁桂散(成药)
组成:公丁香、肉桂、山柰、冰片、樟脑等
制用法:外用。按上药共研细末,取50g药末制作成药芯包,将药芯包置于丁桂腰带中,绑扎在腰背部,药芯包尽量紧贴患处。每两天更换1次药芯包。
功效:祛风散寒,温经止痛。
主治:治疗阴寒证引起的急慢性腰腿痛、颈肩臂部疼痛;阴证肿疡疼痛等。
六、冰樟四黄膏(成药)
组成:冰片、樟脑、黄连1份、黄柏3份、大黄3份、黄芩3份、芙蓉叶适量
制用法:外用。上药共研末,加薄荷油及蜂蜜适量,调敷患处。
功效:清热解毒、活血消肿止痛。
主治:治疗跌打骨折、软组织扭挫伤的早中期的肿痛;或者创伤感染及阳痈局部红肿热痛等。
七、炉花膏
组成:炉甘石、花蕾石、冰片
制用法:外用。上药共研末,用茶籽油调膏,置于冰箱中冷藏,使用时取适量冷敷患处或穴位。
功效:清热解毒、消炎止痛。
主治:用于各种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、损伤早期、疮疡初起,症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,或局部包块形成而无溃疡者,皮肤溃破者忌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