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作名称:《伤寒论》 |
心得体会 |
《伤寒论》,古代医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,全书10卷,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。 作者张仲景,为中国古代著名医家。伤寒论之所以在中国医书中有这么崇高的地位。因其不仅仅是一本阐述外感病的专著,而是奠定了辨证论治在中医学的地位。开创了理法方药一体论治的先河。让中医治病从经验之谈,逐渐发展到有系统的理论依据。《伤寒论》通过六经传变、六经辨证来讲述疾病发生、发展、治疗、预后变化的整个过程。为我们临床治病提供了清晰的思路。《伤寒论》首次把脉象的重要程度从一个辅助工具上升到治疗的主线。从脉象出发讲述了脉象与疾病之间的关系:1、论病治病必须诊查脉象;2、不同疾病表现出相同脉象;3、同一疾病不同发展阶段脉象也可以不一样;4、从脉象出发解释疾病的变化规律;5、从脉象出发指导疾病的诊断;6、从脉象出发指导疾病的治疗;7、从脉象的变化判断预后;8、相同的脉象不同的症状的辩证论治;9、相同症状,不同的脉象辨病论治。 丰富了中医学治法的内容:1、提出了治未病的治疗大则;2、指出调理脾胃,顾护脾胃的重要性;3、因势利导治疗疾病;4、急则治其表、缓则治其本;5、根据疾病症候具体表现,选择出同病异治,异病同治;6、指出疾病恰当治疗的预后,和各种误治导致疾病的转变;7、注重日常调护;8、根据病证的变化进行灵活加减。 对于同个疾病,可出现不能转归,根据病情使用不同治疗。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疾病,如果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,一般1周即可愈合。但是如果因为上感诱发或引发其它疾病,则可能出现严重的症状。比如肺部感染、肺心病、心律失常等等。早在东汉时候,张仲景就认识到不同人感冒后的不同转归。正确治疗的,“病有发热恶寒者,发于阳也;无热恶寒者,发于阴也。发于阳七日愈,发于阴六日愈,以阳数七,阴数六故也”。同样是太阳病,有些人可以1周愈合,有些人治疗不及时或者原来就有久患,就可出现喘息,即诱发支气管炎、哮喘等疾病。虽是太阳病,有些人可以正常愈合,有些人却会加重,甚至死亡。“太阳病,下之微喘,表未解故也。桂枝加厚朴、杏子主之”。 不同疾病,选用同一条方剂加减治疗。比如外感风寒兼水饮内停的喘证,《伤寒论》原文40条指出“伤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气,干呕,发热而咳,或渴、或利、或噎、或小便不利、少腹满、或喘者,小青龙汤主之”。使用小青龙汤治疗外感兼有水饮内停。同时又可使用小青龙汤加减来治疗溢饮、支饮等等。 《伤寒论》是1800多年前的著作,其文字精义站在现代人的角度难以理解。不仅仅是因为古文与现代文的差别,还包括了张仲景所处年代所面对的疾病与现在的差别。古文书写简明扼要,不同人阅读常常有不同的解读方法。仅仅凭借《伤寒论》原文,深刻理解《伤寒论》的精要,查悉张仲景的本意,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难于上青天。还好从古至今均有很多医家凭借自己的临床思维对伤寒论做出解读。虽然这些解读是否为张仲景的原意无法考证,但解读的过程中也浓缩了历代各位医家的临床经验。阅读不同版本注释的《伤寒论》也开拓了我的临床思维。 签名:林宏衡 2018年07月04日 |
指导老师批阅意见: 《伤寒论》开创了中医理法方药一体论治的先河,创立了六经辨证。使得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相互结合。其所创立的方剂目前仍然广泛的应用于临床。该心得很好的回顾并总结了《伤寒论》的成就。细读经典著作,可以为我们临床开阔思路,指点迷津。 签名:方坚 2018年07月15日 |
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